自建院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集成学校优势学科资源,聚焦纪检监察学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培养路径,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交流合作等方面扎实探索,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的人大新路。纪检监察学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长期深耕的领先优势,校内双聘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逐步选优配齐师资力量,形成了纪检监察理论、党的纪律学、监察法学和廉政学四个学科背景交叉、梯度合理的教研团队。纪检监察学院通过集体编写教材、有组织开展课题攻关、合作撰写咨政报告、联合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推动四个二级学科从“物理组合”走向“化学反应”,在联动发展中拓宽知识视野、打开创新空间、丰富研究方法,真正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走深走实。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紧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采取跨学科、跨学院、跨平台的方式组织科研力量,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争取多层次立项支持。目前,学院正在围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等多个课题开展研究。学院还联合校内当代政党研究平台和校外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等研究机构推动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营造自主开放、交叉竞争、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氛围,推动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优势,有效凸显新兴学科特色。
集中优势力量夯实课程教学基础,探索理论教学、业务实务训练递进贯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上,学院承担两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编的纪检监察学系列教材(研究生使用)主编工作,参加另外五本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系列教材编写工作,以高质量教材建设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学院以纪检监察实务岗位的客观需求为基本参照,以不同学段人才培养规律为根本遵循,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学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作出细化区分,对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进行科学配置,力求把握好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阶段性培养和连续性培养、研究型培养和实操型训练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机制上,学院注重发挥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集体备课、培训沙龙和学术研讨等多元方式,及时研判学生学情反馈,不断推动教学内容创新,力求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一体、教学方法多元,不断提升教学培养质量。
开拓校院上下、学校内外多方面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资源集成为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平台。纪检监察学院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以及相关学院做好协同工作,力求打破行政管理机制壁垒,增进学院间的互动与资源共享。同时,学院联系校内外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实务部门,开发适合本硕博不同学段的实训项目,探索引进具有实务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实习导师。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教学评估监测、课程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协同举措,推动建立纪检监察学本硕博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实训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7期,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 张航)